支援春运“见、感、悟”
来源:中国网 发布时间:2014-02-20
中国网2月20日讯 “在支援春运工作中,我们10名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考试,走上了工作岗位,我被分配到了客一组,工作岗位是协助厨师长。
俗话说:‘人是铁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的慌’。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厨师赵丽华师傅为乘务工作人员做饭、送饭,听起来事情很简单,但是做起来感觉就不那么容易了。每班早上5点不到,赵师傅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,烧锅炉、整理、洗菜、做饭。餐车整节车厢有3个锅炉,其中1个取暖锅炉,1个低压锅炉,另1个是做饭的炉灶,分别为餐车取暖、喝水和做饭等提供热水、热源。在正常负责炉灶的同时,就是为乘务人员做好可口的饭菜。在这之前,赵师傅会在前一天的班组出乘会上发放《班组伙食征求意见表》,尽可能的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,然后报蔬菜粮油配送点,精心选配食料。赵师傅严格落实伙食团的标准要求,一丝不苟,严谨细心,厨艺精湛,饭菜很卫生、很可口。可能是工作的原因,赵师傅有点洁癖,但这让大伙吃的卫生、干净,舒心、安心,更让我敬佩不已。
闲暇时,我也会协助列车安全员杜亮师傅巡视车厢。列车安全员是列车上很重要的岗位,他必须不间断的在车厢里进行安全巡视,协助各车厢列车员盯控各项安全事宜,协助列车长和列车员处理各种突发应急事件,尤其还要负责好全列车厢3个供水茶炉操作管理,为全列8个硬座车厢水包车打水,为旅客提供饮用热水。春运陕北寒冷的天气里,安全员都是大汗淋漓,工作服常常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,夏季更不敢想象。在和杜师傅的闲聊中,我得知,全列车厢约150米长,每天得来来回回挤上70余趟,一趟班两天至少得百余趟20多公里,还不说推着水包车在拥挤的人群中送水等。然而,更让我敬佩的是,杜师傅见旅客总是面带微笑,旅客需要帮助,他永远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。说真心话,换做我,不敢说将来,至少现在还做不到!
在支援春运的几趟班中,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列车长徐丽娟,生活中和蔼可亲,关心伙计,工作中严谨细心,总是操不完的心。出乘报到组织大家学习文电命令、政治业务学习,开会布置重点工作、责任分工,退乘总结问题等等……。值乘过程中,总是匆匆忙忙,神龙见首不见尾。一会儿接站盯控,一会儿组织三乘联检,一会儿车厢巡视,对讲机中时不时传出她的声音。吃饭永远不会正点,要么提前,要么推后,还有那瓶胃药时常陪伴左右。每天也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跟她多说上几句话。在她身上最让我佩服的是,每每遇到旅客酗酒闹事、旅客突发疾病晕倒等突发事件时,她永远是那么从容镇定、有条不紊,急速的身影赶向车厢,有条不紊的用对讲机发布命令:‘一要……,二要……,我马上就到……’,有着巾帼英雄的风范。
当然,还有很多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我的榜样,在送饭的过程中,我知道了每个岗位都非常辛苦,非常敬业,非常热情,更是阳光。如有条有理、细致认真的行李员胡惠玲师傅,在每个车站,收发着信件、行李物品;有背着黑色小挎包,穿梭在各个车厢补票的列车值班员马艳伟师傅,还有各个车厢里的列车员。
客车上设置的亲情服务台、便民医药箱,装有针线包、眼镜布、指甲刀、多线头手机充电宝等日常用品的便民利民“百宝箱”,从他们一次次问候、一个个微笑、一次次帮扶中,我学到了很多,明白了‘以服务为宗旨,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,待旅客为亲人的’真谛,从旅客们的感激和笑容中我明白了实现‘三个出行’目标的意义。想象很简单,做起来很难,我理解了很多,也学会了很多!”
在随后的促谈中,志愿者刘梦龙深有感悟的说道:“原来是好奇,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参加了春运支援,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,春运工作如此艰难,当面对拥挤的车厢,当面对重复而又单一的工作,当时刻都要面带微笑……,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发言权,这一次春运没有白来,让我学会了付出、理解、宽容和阳光。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段意义重大的经历,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(伍策 吴斌)
|